週二(10月21日),國際油價小幅收高,從前一交易日創下的五個月低點反彈。投資者重新評估全球原油供應可能過剩的風險,並關注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美國與中國之間貿易爭端的走向。
布倫特原油(Brent crude)期貨上漲0.31美元,漲幅0.5%,報每桶61.32美元;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簡稱WTI)11月交割合約上漲0.30美元,或0.5%,收於每桶57.82美元。該合約於週二結算後到期。
週一,兩大原油期貨合約均觸及自5月初以來的最低水準。此前,美國創紀錄的原油產量,加之石油輸出國組織及其盟友(OPEC )決定繼續推進既定的增產計畫,引發市場對供應過剩的擔憂。
不過,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首席大宗商品分析師比亞恩·希爾德羅普(Bjarne Schieldrop)指出,美國原油與餾分油庫存處於相對較低水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對油價的下行壓力。
美中貿易爭端同樣引發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石油需求減弱的憂慮。
分析師對油價前景看法分歧
目前,WTI與布倫特原油期貨曲線結構開始轉向“期貨溢價結構”——即即期價格低於遠期價格。此種形態通常意味著短期供應充裕、需求趨弱。
市場人士正在討論這種“期貨升水”會否進一步加深。
國際能源署(IEA)本月早些時候預測,明年可能出現供應過剩,並形成陡峭的“超級期貨溢價結構”。不過,瑞銀(UBS)分析師喬瓦尼·斯陶諾沃(Giovanni Staunovo)在報告中指出,目前這一現象尚未出現。
斯陶諾沃表示:“雖然近幾周供應憂慮再度上升,但我們認為油市供給雖偏多,但尚未達到‘供應過剩危機’(glut)程度。”
他補充稱:“我們預計油價將在當前區間企穩,但若貿易緊張局勢升級,價格可能再次承壓。”
庫存與政策因素或左右短期走勢
路透社(Reuters)週一發佈的初步調查顯示,美國上周原油庫存可能有所增加。
TP ICAP集團能源專家斯科特·謝爾頓(Scott Shelton)表示:“庫存上升的現實似乎終於到來,油價可能下探,從而加深市場的期貨溢價結構。”
與此同時,彭博社(Bloomberg)週二報導稱,美國計畫購買100萬桶原油以補充戰略石油儲備(S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