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命的國務卿托尼·布林肯(Tony Blinken)表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是正確的,他重申了拜登政府從強勢立場接觸中國的政策。
(來源:印度時報)
布林肯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就特朗普對中國的強硬態度發表評論,稱特朗普的做法在他看來是全面錯誤的,但基本原則是正確的。
“公平地說,我認為特朗普總統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態度是正確的。那是正確的選擇。”
“但這需要我們做什么呢?我們必須以優勢地位與中國接觸。無論是兩國關系中的敵對方面、競爭方面,還是符合我們共同利益的合作方面,我們都必須以優勢地位來應對。”
布林肯解釋說,這意味著擁有強大的聯盟。
“這是我們的優勢,而不是詆毀我們的聯盟。這意味著,就像我們之前說的,再次出現在這個世界上,參與其中。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當我們撤退時,中國就會加入進來,”他說。
特朗普在任期間積極推動美中關系的各個方面,包括不懈的貿易戰,挑戰中國在有爭議的南海的軍事控制權,挑戰中國對臺灣的持續威脅,對新疆大規模拘留維吾爾族穆斯林實施制裁,以及給新冠病毒冠以“中國病毒”的稱號。
布林肯說:“這意味著,當我們看到新疆維吾爾人的權利被濫用,或香港民主遭到侵犯時,我們要捍衛我們的價值觀,而不是放棄這些價值觀。這意味著確保我們采取軍事姿態來遏制侵略,意味著投資于我們自己的人民,使他們能夠有效競爭。”
“如果我們做到了所有這些事情,而且所有這些事情都在我們的控制范圍內,我們就可以以一種強勢的姿態與中國接觸,”他斷言。
布林肯在回答一個問題時說,拜登總統已經非常明確地表示,他希望且將把人權和民主重新置于美國外交政策的中心位置。
“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任何我們有深刻和嚴重關切的國家,這都將是首要和中心的事情,我想你已經看到了這一點。”
“我們有這些深切的擔憂,我們將采取行動,但我們也將與其他國家、盟友和伙伴一起采取行動,他們與我們有同樣的擔憂,特別是對侵犯維吾爾人人權,以及侵犯香港民主的擔憂。在英國移交給中國時,中國就香港和人民的權利作出了承諾。這些承諾沒有得到兌現。”
上周,在與拜登政府的首次接觸中,中國要求美國糾正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咄咄逼人政策的“錯誤”,并將臺灣列為美國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
上周五,布林肯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進行了交談。
楊潔篪說,當前,“中美關系正處在關鍵時刻”。他敦促華盛頓“糾正一段時期以來的錯誤,同中方一道,秉持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精神,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系健康穩定向前發展”。新華社報道說,楊潔篪表示,涉港、涉疆、涉藏等事務均為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部勢力干涉。
拜登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并誓言要在人權、知識產權和經濟政策等多個領域與中國方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