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10月30日),國際油價基本持穩,投資者評估中美兩國元首在韓國會晤後達成的貿易緩和協議可能帶來的影響。
布倫特原油期貨(Brent Futures)上漲8美分,或0.1%,收於每桶65.00美元;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TI)期貨上漲9美分,或0.1%,收於60.57美元。
特朗普宣佈,將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從57%下調至47%,達成一項為期一年的臨時貿易協議。

同時,中國將恢復購買美國大豆、維持稀土出口穩定,並加大對芬太尼(fentanyl)非法貿易的打擊力度。
PVM分析師塔馬斯·瓦爾加(Tamas Varga)指出:“市場將此次協議視為一次緩和信號(de-escalation),而非中美關係的結構性轉折。”
美聯儲降息支撐經濟與原油需求預期
油價的企穩也受到貨幣政策面的支撐。
美聯儲週三宣佈下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符合市場預期,但暗示這可能是年內最後一次降息。
Rystad Energy首席經濟學家克勞迪奧·加林貝爾蒂(Claudio Galimberti)評論道:“美聯儲的決策表明其政策週期已進入一個更傾向於溫和再通脹、支持經濟增長而非抑制的階段,這將為與經濟活動高度相關的大宗商品市場提供順風支撐。”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European Central Bank, ECB)與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 BOJ)均維持利率不變。
歐元區經濟在第三季度實現0.2%的溫和增長,略高於預期。法國與西班牙的強勁增長抵消了德國出口疲軟與製造業困境的拖累。然而,德國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零增長,凸顯歐洲最大經濟體在外需低迷下復蘇乏力。
原油供應過剩擔憂仍在,OPEC 會議成焦點
儘管油價暫穩,但市場對原油供應過剩的擔憂依舊存在。
布倫特與WTI原油均預計10月下跌約3%,為連續第三個月錄得月度跌幅。
美國原油產量上周創下1360萬桶/日(bpd)的歷史新高。
投資者正關注即將於11月2日召開的OPEC 會議。消息人士稱,該組織可能會宣佈12月增產13.7萬桶/日。
在過去幾個月,八個OPEC 成員國已累計增產逾270萬桶/日,約占全球供應的2.5%。
能源巨頭業績承壓,沙特財政赤字擴大
能源巨頭殼牌(Shell)與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週四公佈財報,分別錄得10%與2%的利潤下降,主要因油價走弱所致。
其中,殼牌受益於天然氣業務交易表現強勁,業績略超市場預期。
在中東地區,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的財政狀況亦趨緊張。
財政部數據顯示,第三季度預算赤字擴大至885億裏亞爾(約合236億美元),較上季度增長160%,主要原因是財政支出上升、收入下滑。
(匯率:1美元 = 3.7504沙特裏亞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