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etals市場分析師Mike Maharrey表示,央行黃金淨購買量連續兩年超過1000噸。澳新銀行大宗商品分析師預計,央行黃金需求至少在未來6年將持續火爆,中國將占需求最大份額,而市場有3大重磅信號強化買入潛力。
澳新銀行分析師表示,最近一輪價格上漲幫助推動了央行的黃金需求。他們提到:“最近的全球通脹衝擊、發達市場激進的政策加息以及新興市場(EM)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的估值損失,增強了黃金相對於其投資組合中的債券的吸引力。”
(來源:GoldSeek)
分析師們指出,人們對債券市場尤其是美國國債的信心下降,是各國央行轉向黃金多元化的另一個原因。“對美國固定收益資產的信任度下降和非儲備貨幣的崛起,是可能支持央行購買黃金的其他主題。”
“美國國債約占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59%,但自從美聯儲開始實施貨幣緊縮計畫以應對嚴重的價格通脹以來,債券價格急劇下跌,”他們續稱。
利率上升還導致美元走強,使得償還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變得更加昂貴。
據澳新銀行稱,2022年亞洲央行外匯儲備下降約50%是由於估值損失。
分析師補充:“這是相當大的,可能留下了持久的酸味。因此,央行將其儲備從債券轉向多元化也就不足為奇了。”
金融分析師吉姆·格蘭特(Jim Grant)警告債券將出現“世代熊市”。2023年夏天,格蘭特在接受Odd Lots Podcast採訪時表示,他認為投資者正經曆債券市場疲軟、利率上升長期趨勢的開端,這種趨勢可能會持續數十年。
他說道:“我推測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漫長的利率上升週期,我要說的是,首先,出於模式識別的原因,其背後沒有理論支持。”
“但我觀察到,在2020年和2021年,一些數量多得難以想像的債務證券的定價收益率甚至低於零。”
“彭博社保留了這個具體數字,我仍然敢押注,也許你可以向我核實這一點,我敢押注,全球仍有大約1000億只債券的定價收益率低於零,我認為在高峰期有18萬億美元。”
“這是對某種資產類別的無條件看漲的最非凡的表達,因為它被稱為債券,但其收益率一直在下降,價格卻在上漲。”
“因此,如果我們開始經歷類似於長達一代人的債券熊市,這意味著收益率上升和價格下跌,這完全不會令我感到驚訝。”
澳新銀行表示,近期央行購買黃金的舉動可能是大範圍拋售美元的一部分。他們提到:“全球貨幣體系正在不斷發展,新興市場推動本國貨幣用於國際支付。”
該行引述報導,中國正在以人民幣與俄羅斯進行貿易結算,並明確表示其貨幣國際化的意圖,印度等其他地區參與者也在推動以本國貨幣結算對外貿易。
“這種不斷發展的多貨幣體系將導致外匯儲備投資組合逐漸發生轉變,而黃金可能會在這一發展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澳新銀行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