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入蓝的弊端有哪些?

2016-10-28

 

古代圣贤早有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民币入蓝,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更加紧密的今天,人民币入蓝我们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谈谈人民币入蓝的弊端。

 

成思危在《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一书中的基调是支持人民币国际化,并反复强调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但仍然认可“利弊并存”的说法。书中谈到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四个潜在风险:一是担心削弱央行宏观调控能力,需要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和输入型通胀;二是担心汇率波动加大,增强宏观调控难度,影响出口企业效益;三是担心国际化改变双顺差,成为债务国;四是担心金融机构面临国际竞争,难以生存和发展。

 

我们认为,用通俗的话讲,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后,人民币需要承担国际资本流动的责任,承担责任就意味着承担风险。现在全球储备货币主要是美元,国际资本流动也主要是美元流动,美联储不仅仅是美国央行,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是全球央行。

 

假设人民币能够成为主要储备货币,则中国央行将面临大量人民币流动的问题,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外溢性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币资产的定价也将成为全球化定价,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将被削弱,国内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将大大增加。在极端情况下,人民币资产的大幅流动,可能引发金融系统风险。

 

我们认为,这里需要澄清的概念是,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开放两者密切相关,但不完全相同。如果中国资本账户完全开放,那么上述风险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增加。国际资本是逐利的,短期国际资本的投机属性要远高于投资属性,大量短期国际资本投机行为的风险是巨大的。

 

因此一个可能的解决办法是,确保人民币国际化是基于实体经济的全球化,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短期资本流动账户管制,或者收取高额的“托宾税”,而完全放开与实体经济和长期投资相关的资本项目。我们认为,基于投资属性的全球资本流动并不可怕,这种流动是长期化且缓慢的,其风险要远远小于投机资本大幅流动的影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前面讨论的人民币国际化长期意义和风险,只有在人民币已经成为计价货币之一和主要储备货币之一后才能成立。本文的意义在于,通过对未来长期趋势的探讨,明确中国为何要坚定不移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及如何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仍处于初级阶段,实现这一伟大战略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版权声明]本文章为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https://www.ss208.com.hk,对于不遵守此声明或者其他违法使用本文内容者,将依法保留追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