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藍的弊端有哪些?

2016-10-28

 

古代聖賢早有雲: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人民幣入藍,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經濟合作更加緊密的今天,人民幣入藍我們既要看到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下麵我們就來談談人民幣入藍的弊端。

 

成思危在《人民幣國際化之路》一書中的基調是支持人民幣國際化,並反復強調人民幣國際化“利大於弊”,但仍然認可“利弊並存”的說法。書中談到了人民幣國際化的四個潛在風險:一是擔心削弱央行宏觀調控能力,需要防範國際資本流動和輸入型通脹;二是擔心匯率波動加大,增強宏觀調控難度,影響出口企業效益;三是擔心國際化改變雙順差,成為債務國;四是擔心金融機構面臨國際競爭,難以生存和發展。

 

我們認為,用通俗的話講,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後,人民幣需要承擔國際資本流動的責任,承擔責任就意味著承擔風險。現在全球儲備貨幣主要是美元,國際資本流動也主要是美元流動,美聯儲不僅僅是美國央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全球央行。

 

假設人民幣能夠成為主要儲備貨幣,則中國央行將面臨大量人民幣流動的問題,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外溢性顯著增強,同時人民幣資產的定價也將成為全球化定價,貨幣政策傳導的有效性將被削弱,國內進行宏觀調控的難度將大大增加。在極端情況下,人民幣資產的大幅流動,可能引發金融系統風險。

 

我們認為,這裏需要澄清的概念是,人民幣國際化與資本專案開放兩者密切相關,但不完全相同。如果中國資本帳戶完全開放,那麼上述風險發生的概率將大大增加。國際資本是逐利的,短期國際資本的投機屬性要遠高於投資屬性,大量短期國際資本投機行為的風險是巨大的。

 

因此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確保人民幣國際化是基於實體經濟的全球化,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短期資本流動帳戶管制,或者收取高額的“托賓稅”,而完全放開與實體經濟和長期投資相關的資本專案。我們認為,基於投資屬性的全球資本流動並不可怕,這種流動是長期化且緩慢的,其風險要遠遠小於投機資本大幅流動的影響。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前面討論的人民幣國際化長期意義和風險,只有在人民幣已經成為計價貨幣之一和主要儲備貨幣之一後才能成立。本文的意義在於,通過對未來長期趨勢的探討,明確中國為何要堅定不移的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如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


[版權聲明]本文章為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https://www.ss208.com.hk,對於不遵守此聲明或者其他違法使用本文內容者,將依法保留追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