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美東時間10月13日)早盤,國際金價強勢突破每盎司4100美元,再創歷史紀錄,白銀亦同步攀升至歷史高點。市場普遍認為,此輪貴金屬大漲不僅源於中美貿易緊張情緒回升,更與美聯儲降息預期強化、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以及東西方需求罕見共振密切相關。
金銀齊創新高 多重因素驅動避險需求
截至美東時間13:47(北京時間14日01:47),現貨黃金上漲2.2%,報4106.48美元/盎司,盤中最高觸及4116.77美元;紐約12月期金收漲3.3%,報4133美元/盎司。
現貨白銀上漲3.1%,報51.82美元/盎司,盤中最高達52.12美元。
分析指出,本輪金銀飆升的動力主要包括:
- 中美貿易摩擦再起:特朗普最新表態重新點燃貿易緊張情緒;
- 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市場押注10月和12月分別降息25個基點的概率接近100%;
- 央行購金創50年高位:全球央行持續增持黃金儲備;
- ETF資金流入與供應緊張:實物市場流動性緊繃,白銀逼空行情加劇。
路透社指出,投資者正將黃金作為“政策不確定性與利率見頂後的主要對沖工具”。
美國銀行、法國興業銀行及渣打銀行均上調了金價中長期預期,認為黃金有望在2026年前後衝擊5000美元/盎司。
保爾森:支持年內再降息兩次 貨幣政策或繼續寬鬆
2026年FOMC票委、費城聯儲主席保爾森(Sarah Paulson)週一表示,她傾向於今年再降息兩次、每次25個基點。
她強調,貨幣政策應忽略關稅導致的暫時性物價上漲,認為當前並未看到持續性通脹的跡象,尤其在勞動力市場方面。
保爾森指出,上月降息25個基點的決定“是合理的”,並支持沿用美聯儲最新經濟預測摘要(SEP)所顯示的路徑,在年底前繼續寬鬆。她補充稱,若經濟按預期發展,“未來兩年的政策調整將足以讓勞動力市場維持在充分就業附近”。
這一表態強化了市場對年內兩次降息的押注,為貴金屬市場提供了額外支撐。
東西方需求罕見共振 黃金或面臨歷史性重估
Crescat Capital合夥人兼宏觀策略師 Tavi Costa 在多倫多舉行的 PDAC 2025大會 上表示,來自東西方經濟體的黃金需求罕見同步,正推動貴金屬進入潛在重估階段。
Costa指出,美國當前36萬億美元國債中,黃金儲備價值僅占約2%,而20世紀70年代這一比例為17%,40年代接近40%。
“若重新回到歷史水準,金價可能被動對應至每盎司2.5萬至5.5萬美元。”他解釋,這並非具體目標價,而是展示黃金“被低估的結構性程度”。
他還強調:
-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央行購金規模已達半世紀新高;
- 美國官方黃金儲備處於近90年來低點;
- 美元估值處於歷史峰值,可能重演1985年“廣場協議”或上世紀30年代的貶值情形。
Costa認為,一旦美元進入下行週期,黃金、白銀及新興市場資產將成為資金再配置的最大受益者。
他同時看好白銀,稱其“正處於重大突破的邊緣”,預計短期內有望突破季度高點40美元,形成長期“杯柄形態”向上突破信號。
技術結構強勢 牛市延續但波動加劇
從技術面看,黃金與白銀的相對強弱指數(RSI)分別達80與83,處於明顯超買區間。
- 黃金關鍵支撐位:4050美元與4010美元;阻力位:4200美元與4150美元。
Wyckoff市場評分顯示,黃金與白銀的多頭強度均高達9.5/10,短線趨勢依舊強勁,但日內波幅顯著擴大,預示未來波動率仍將維持高位。
投行持續看多 貴金屬資產迎結構性配置機遇
美國銀行最新報告預測,黃金將在2026年觸及5000美元/盎司,白銀有望挑戰65美元水準;
- 高盛亦將金價目標上調至4900美元/盎司;
- 渣打銀行認為,短期技術回調將有助於長期上行趨勢的健康延續。
機構普遍建議投資者逐步從高估值科技股轉向大宗商品與新興市場資產,以對沖美元調整與通脹週期。
結語:避險與重估並存 貴金屬牛市或未到頂
當前金銀市場的歷史性飆升,既是避險本能的集中體現,也可能標誌著全球資產估值體系的階段性重構。
隨著美聯儲政策轉向、美元潛在走弱、央行持續購金及東西方需求共振,貴金屬牛市或仍將延續。
但短線而言,高位震盪與技術性回調風險不容忽視,投資者需關注美聯儲政策指引、美元走勢及全球流動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