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週四(10月9日)報導稱,中國出台了針對稀土及相關技術的全面新出口管制措施,以保護和利用其在全球關鍵礦產供應鏈中的主導地位。
(截圖來源: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商務部於週四宣佈的限制措施,將首次建立“中國版”的美國《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華盛頓此前正是依靠該規則,阻止第三國向中國出口與半導體相關的產品。
根據新規定,外國公司必須獲得中國政府的批准才能出口含有微量中國稀土礦的產品,或使用中國的稀土提取、精煉或磁鐵製造技術生產的產品。
中國商務部網站週四公告,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決定即日起對稀土相關技術等物項實施出口管制。規定明確,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相關技術及其載體,以及相關生產線裝配、調試、維護、維修、升級等技術,未經許可不得出口。
出口非管制的貨物、技術或者服務,出口經營者明知其用於或者實質性有助於境外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活動的,應當在出口前向商務部申請兩用物項出口許可。未經許可也不得提供。
公告指出,出口經營者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向商務部申請出口許可。
中國表示,這些措施旨在“保護國家安全和利益”,並防止“稀土材料在軍事和其他敏感領域被濫用”。
商務部還表示,發現一些海外公司將原產於中國的稀土材料和技術轉讓給他人用於軍事用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安全。
中國商務部公告指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為違反公告的行為,提供仲介、撮合、代理、貨運、寄遞、報關、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和金融等服務。中國公民、法人、非法人組織未經許可不得為境外稀土開採、冶煉分離、金屬冶煉、磁材製造、稀土二次資源回收利用活動提供任何實質性幫助和支持。
不過公告指出,已經進入公共領域的技術、基礎科學研究中的技術或者普通專利申請所必需的技術不受公告管轄。
在西方國家競相實現稀土生產供應鏈多元化、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之際,此舉使北京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擁有新的籌碼,能夠對整個產業鏈施加更大控制力。
《金融時報》稱,這些管制措施標誌著中國首次建立具有域外效力的出口管制體系,從而擴大其對在海外使用的中國材料的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