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界大吹風,隨著貴金屬遇到避險行情水漲船高,半導體企業也爭相搶奪3C垃圾金礦。黃金回收商機在業界響起,而在提倡綠能的背景下,不單單是黃金,鋰電池、鈷、太陽能版、電池等貴稀金屬回收再利用,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蘋果推行綠色供應鏈行之有年,推行回收舊手機再利用,目標能做到Apple To Apple,意圖讓蘋果達到“自己的產品自己回收”的概念,像Dell、三星、宏碁、華碩等,都正在全球增加回收據點,計劃導入舊機“回購”機制,鼓勵消費者把閒置的舊機交給通路商,透過逆向的物流,從源頭掌握再生材料。
鏡周刊報道稱,全球當前有78億人口,制造出的垃圾量相當驚人。根據統計,2019年全球產生的電子廢棄物總量創紀錄,達到5360萬公噸,可堆成10座金字塔。不過,實際上電子廢棄物回收率僅17.4%,剩下的廢棄物并未妥善處理,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更錯失再生利用的商機。
再生后可精煉出貴金屬用在半導體封裝與PCB制造產業,目前舉例而言,台灣金屬回收再生廠商包括光洋科、金益鼎、優勝奈米和衛司特等,將這些電子廢棄物變成“城市礦山”。
台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分析師張致吉指出,台灣作為全球印刷電路板最大供應地,2020年市占超過30%。台灣印刷電路板產業聚落完整且集中,此外也有蓬勃發展的半導體及面板產業,故更應強化在地資源取材,以利電子廢棄物中的貴稀金屬回收,除將循環經濟逐步推動與落實于各大產業,更可造就台灣金屬回收再生產業。
電子金屬回收商機無限,張致吉指出,以黃金回收產業為例,黃金的售價從2004年起不停的升高,影響半導體封裝與PCB制造的成本,電子產業面臨著複雜的挑戰和機會,挑戰包括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
但是也越來越多的電氣和電子廢棄物為工業材料的回收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因此,不管是PCB電路板或手機,甚至是太陽能版、電池等貴稀金屬回收再利用,儼然成為兵家必搶的“城市礦山”。
台灣PCB產業聚落完整且集中,也有蓬勃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及面板產業,更應強化在地資源取材,對電子廢棄物中的貴稀金屬回收,將循環經濟逐步推動與落實于各大產業。
張致吉指出,由于台灣過去曾有燃燒廢五金造成污染的環保事件,多年前台灣當局早就禁止電子廢棄物進口。至今更有環評團體把關,重新開放一直被質疑有環保問題。
優勝奈米透露,去年底公司剛拿到3C電池回收執照,成為繼延龍和大南方外,台灣第3家廠商切入電池回收市場,并且是台灣第一家可以精煉出電池鋰和鈷貴金屬的廠商。看好近年電動車產業蓬勃,鋰鈷電池需求量大增,正極材料中的鈷,價格也水漲船高,預估在2030年鈷用量可能會超過32.5萬噸,如何有效回收廢棄鋰鈷電池,將成國際市場上兵家必爭的能源焦點之一。
目前全球也掀起一股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ESG)風潮,也讓太陽能及電動車等綠能相關產業成為顯學,產業衍生了電池、太陽能板回收等問題與商機。太陽能板拆解回收成本過高,目前也無廠商進入。至于電池回收提純金屬市場,台灣企業多半尚未切入。
但由于貴稀金屬回收精煉這個產業領域是有地域限制的,台灣又受限法規無法進口電子廢棄物。“工業上弱國無材料!”光洋科董事長馬堅勇就認為,對產業發展而言,資源缺乏的國家必須透過循環,把資源留在區域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