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鉑金投資協會:2020年,鉑金市場究竟是短缺10噸還是過剩30噸?

2020-09-29

9月8日,世界鉑金投資協會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的《鉑金季刊》并預測因為疫情影響,全球鉑金供應將減少36噸至221噸,而總需求則下降30噸至231噸。2020年鉑金市場供需將預期進入短缺,缺口為10.5噸。

9月16日,著名國際貴金屬公司賀利氏(Heraeus)也發布了最新一期貴金屬市場報告稱:剔除投資需求,預測今年全球鉑金市場供應將過剩100萬盎司(31噸)。

兩份報告提供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預測,這無疑給國內貴金屬投資者帶來很大的困惑——2020年,鉑金市場究竟會出現短缺還是供應過剩?其實,這兩種預測結果源于不同的研究機構對于是否應該把投資需求納入供需分析方面持有不同觀點所致。

大宗商品是一種實物產品,在供需平衡表上展示的盈余或短缺實際上是庫存的變化,而庫存的所有者包括生產商、消費者或者金融投機者(投資者)。盡管投資需求(即投機者擁有的庫存)在歷史上被納入供需預測,但這一觀點在過去幾年有所改變。現在,不同的金融分析師和咨詢顧問在對待是否把投資需求納入供需分析這一問題上,意見大相徑庭。以下是市場研究機構對這一觀點持贊成或反對的理由。

贊成——投資需求代表著投資市場對實物的需求。同時,在投資者打算出售實物時,它也是一種金屬供給的潛在來源。基于這一點,投資需求和其他鉑金需求類似。譬如,汽車產業的鉑金需求一般會在汽車壽命年限到期后,以回收供應的方式重新回到市場,增加市場供應。在首飾市場,尤其在鉑金價格高企之時,顧客可以將首飾以舊換新,舊鉑金首飾同樣可以通過回收來增加市場供應。

投資需求的增長會直接影響現貨市場。如果市場對避險資產的需求增長,那么鉑金投資的需求會增加,這會導致在現貨市場流通的實物鉑金被買走并放入保險庫(用以支持交易所掛牌的鉑金ETF或鉑金積存計劃),或被鑄造成鉑金條或幣,由零售投資者持有。這必然會收緊鉑金現貨市場的供應,導致工業用戶難以買到實物鉑金。

反對——考慮到生產商或消費者在價格下跌時都不會增持金屬,投資者可以被看作是最后的買方。基于這一觀點,投資者需求的持續增長不一定預示著未來會有一個健康的市場基本面,因為投資需求在現貨市場轉向緊缺的時候會成為潛在的金屬供應來源。

這個原因是否成立值得我們探討。由于包括鉑金在內的貴金屬具有開采成本,當價格跌至一定水平,生產商會有較大動力增加庫存。我們應該還記得在2008年金融危機鉑金價格暴跌之時,中國鉑金首飾生產商紛紛大舉買入實物補充庫存的事件。今年上半年,鉑金價格因為疫情出現暴跌,中國鉑金進口量出現大幅增加。對于貴金屬,不少投資者都是傾向于進行長達2至3年的長期性投資,投資者的增持在這一時期對金屬的供應以及價格都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中庸之道?——第三種方式是包括零售投資需求但排除機構投資需求。這種觀點的邏輯在于機構投資者的需求通常掛鉤于倫敦鉑鈀市場交割標準的鉑金條(錠)。如果該金融工具被拋售,支持或掛鉤這一投資工具的鉑金條或許被汽車制造商買入,然后被轉換成海綿鉑用于工業用途。由于鉑金幣的溢價較高,因此,當個人投資者出售鉑金幣時,在大多數情況下,買家會是另一個錢幣投資者,而不太可能是工業用戶。事實上,在這個例子中,鉑金幣是一個法定貨幣,把它重熔是非法的。

基于這一理由,贊同此觀點的研究機構把機構投資需求排除于供需分析之外,因為它們認為未來的拋售會給現貨市場帶來一種風險:供應增加。

基于以上分析,世界鉑金投資協會(WPIC)贊同第一種觀點,認為投資需求理應被納入鉑金供需分析之中。當然,當鉑金ETF或鉑金積存產品出現凈流出的時候,投資需求會出現負增長從而增加市場的鉑金供應。

世界鉑金投資協會預測2020年鉑金投資需求為106萬盎司(33噸),其中鉑金條和幣需求60萬盎司(19噸),鉑金ETF需求16萬盎司(5噸),交易所庫存增加30萬盎司(9噸)。

來源:世界鉑金投資協會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