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入籃的風險

2016-09-21

 

相信不少關心金融市場的投資都已經獲悉,人民幣于去年12月已經順利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年一次的特別提款權(SDR)定值審查,成為SDR籃子中繼美元、歐元、日元、英鎊之外的第五種貨幣。今年10月1日,人民幣將正式“入籃”,在其國際地位得到夯實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思考一下該事件將對國內經濟帶來何種風險呢?

 

資本項目開放是把“雙刃劍”

 

資本項目向國際資本開放是人民幣納入SDR的要求之一。但當前全球的經濟環境有一定的特殊性:從內部看,中國經濟仍將處于新常態下的調整期;從外部來看,美元加息預期強烈,國際金融環境并不穩定。此時,人民幣自由兌換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風險不容低估。在外部市場,其它主要貨幣的成熟性、技術的主導性很明顯,人民幣在外部市場事實上處于相對被動狀態。伴隨著美元升值,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可能將面臨多重金融風險的考驗。

 

成為國際貨幣后管理難度增大

 

入籃后人民幣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貨幣,這意味著人民幣將跨域國別的限制,存在境內境外兩個資金池,以及各種流入流出的通道,當中的管理難度可想而知——資金的逐利性可能會沖擊國內的貨幣供給,引起國內資金價格的漲跌,進而影響到國內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必須加強貨幣管理能力,做好熱錢監測,在必要的地方設好“閘門”。

 

盡管人民幣加入SDR背后隱藏著一定的金融風險,但我們應該以更全面的觀點看待這一事件——入籃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一大里程碑,它不但能降低進出口貿易中的匯率風險,而且還有助于提升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話語權。


[版權聲明]本文章為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https://www.ss208.com.hk,對於不遵守此聲明或者其他違法使用本文內容者,將依法保留追究權。